酷!舟山“打船”出行来啦!手机就能呼叫~
小舢板“突突突”的发动机轰鸣与刺鼻的柴油味,曾是沈家门渔港几代居民的共同记忆。目前,港区内仍有近180艘营运舢板,近半数船龄超10年,安全性与环保性亟待升级。
近日,中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浙江中创量云船舶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智能舢板完成测试。9月19日,记者登上试验船亲身体验。
当天下午2时45分,记者在“中创量云”厂区码头见到了新的“浙普渔供60002”舢板。天蓝色船体搭配蓝色遮阳棚,甲板上救生衣、救生圈等安全设施摆放整齐。“中创量云”副总经理徐跃与船长翁连华正在做出航准备。此次试航从“中创量云”厂区码头出发,横渡沈家门渔港,前往中沙头码头。
“都准备好了,出发!”4人就座后,翁连华熟练地启动舢板。“它比现有船只更安全、环保且静音。我们已经注册了‘沈家门舢舨’商标。”徐跃如数家珍:船体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减重30%的同时,强度与耐腐蚀性显著提升;采用电力驱动系统,实现零排放清洁航行;采用一张屏辅助安全驾驶技术,具备自动避碰功能。其中,该船的静音特性最为直观。在航行中,记者几乎听不到明显噪声,行驶平稳,乘坐体验感好。
沈家门渔港因受潮汐影响存在水位差,大船无法直接靠泊码头,自北宋起,舢板便是渔港内不可或缺的接驳工具。如今每年开渔季,仍可见舢板码头货积如山、渔民摩肩接踵的盛况。
去年,“中创海洋”启动新一代智能舢板研发项目。“首版设计采用清洁甲醇动力,但考虑燃料成本较高,最终确定电力驱动方案,目前技术方案已基本成熟。”徐跃介绍。
同步开发的还有“舢舢打船”智能调度系统,渔民、市民、游客可通过手机APP像打车一样呼叫舢板接驳。该系统已完成Demo测试,实现锚地、码头、渔船等全区域“打船”覆盖。
普陀区渔业部门也在密切关注新舢板的进展,但要从试验船走向推广,还需进一步提升耐用性。渔港船舶密集,电动舢板若突发断电,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我们已规划换电运营模式,以缩短充能时间。”徐跃透露,目前一组电池续航约2小时,上市前将通过电池舱扩容改造,增加电池组,把续航时间提升至5小时左右。
“游客在渔港就能体验‘打船’出行,这是独一无二的特色。”徐跃展望,“希望推动沈家门舢板与文旅融合,打造媲美绍兴乌篷船、威尼斯贡多拉的舟山海洋文化新地标。”
来源: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