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武器”来了,岱山花生大豆有望提效增产!
眼下,在岱山岱东镇的沙质土壤中,100亩沙洋花生试验田正进入生长关键期——盛花期。今年5月,我市农技部门联合湘湖实验室首次引入ARC耦合技术,助力沙洋花生产业提质增效。“如效果明显,这片土地的花生产量有望增长15%到20%。”湘湖实验室研究员王涛说。
ARC耦合技术就是将高科技肥料ARC微生物菌剂施进土壤中,“ARC”的“A”代表黄曲霉毒素控制、“R”代表诱导根瘤菌结瘤固氮、“C”代表两者耦合同步实现。种植农作物的根部有一个个的“小球”,是作物的根瘤,每一个根瘤都相当于一个微型尿素加工厂,作物的产出与它们息息相关。当前,豆科粮油作物产业发展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提高结瘤固氮能力实现减肥增产,另一个是阻控黄曲霉毒素的污染。ARC耦合技术已在2020年至2024年间连续5年在全国大豆、花生主产区示范应用,2024年被选为全国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2025年作为唯一农业科技成果入选“中关村论坛”国家重大科技成果。
图源:舟山群岛旅游
岱山沙洋晒生是我市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岱东镇核心产区种植面积达2000亩,其制作技艺自2006年起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受连作障碍等问题影响,产业发展受限。去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2025年-2027年省粮油产业技术团队项目——《ARC耦合技术对岱山沙洋花生黄曲霉毒素阻控及提质增效研究及示范》并获批。今年5月,湘湖实验室选定100亩试验田引入ARC耦合技术。
“施用ARC微生物菌剂,就是从土壤源头实现黄曲霉毒素阻控和提升花生结瘤固氮能力。”王涛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带领团队到试验基地开展项目试验采样,发现相比于普通种植花生,试验田的花生根瘤数目明显增加,根系更为强壮。
此外,浙农耘科(岱山)农业有限公司联合湘湖实验室在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的盐碱地大豆试种项目,也通过施用特制微生物菌剂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年6月,科研团队试种了5亩大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近期观察发现,施用菌剂后,原本在盐碱地难以根系结瘤的大豆成功结瘤,为盐碱地农业开发提供新思路。
“这些菌剂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大豆与根瘤菌共生。”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现场负责人周理达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与科研院校合作,筛选适合盐碱地种植的品种和农资化肥产品,丰富盐碱地种植品种及农化选择。
从沙洋花生的提质增效到盐碱地大豆的适应性提升,特制微生物菌剂正在成为岱山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来源: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