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的王先生(化名)在舟山的一家公司上班。这天下午3点多,他觉得背部疼痛不适,发紧发沉,想着可能是昨天搬重物筋有点拉到了,也没当回事,贴个膏药改天就好了。可第二天起床,背痛非但没有好转,连胸口都开始闷痛了,休息了一阵也不见缓解,于是他赶紧前往上海瑞金医院舟山分院急诊科就诊。
接诊的急诊科刘思医生详细询问了王先生情况并做了相关检查,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后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刘思医生立刻联系心血管内科,舒荣华医生会诊后当机立断:“很典型的心梗,马上开启绿色通道,转入介入中心进行手术!”王先生压根没把自己和心梗联系起来。“我才30多岁,怎么可能心梗?”在他的印象中,心梗至少是60岁以上老人才会得的疾病。
舒荣华医生一边评估情况排除冠脉介入手术禁忌症一边耐心地向王先生及其家属交代疾病的危险性和紧迫性,在取得同意后立刻进行急诊手术!
冠脉造影显示,王先生心脏血管存在多发中—重度狭窄,其中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自近段起已完全闭塞,可以说,30岁的年龄,血管比60岁老人的血管还要苍老。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静为其进行了冠脉溶栓和球囊扩张,王先生的胸闷胸痛症状明显好转。
张静医生感慨:“小伙子才32岁,烟龄已经有10多年了,平时爱喝酒,加上熬夜等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叠加在一起,导致这么年轻就血管堵塞,出现心梗。”
经过几日住院治疗,王先生情况稳定下来,目前已出院,择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他表示,接下来会好好调整生活方式,改掉给血管“添堵”的坏习惯,戒烟戒酒,早睡早起,降低心梗复发的可能性。
事实上,二三十岁开始,很多人已经有动脉粥样斑块,如果不加以控制,会慢慢堵塞血管,就像在血管里埋下了“不定时的炸弹”。
而以下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则是“催化剂”。当血管堵塞70%以上时,一般会出现如胸痛、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
暴饮暴食,高油、高盐饮食等会加速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并堵塞血管,同时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引发血栓。
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影响血压,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酒精不但使血压上升,还会促使动脉硬化的软斑块破裂,造成血栓的形成。
长期不运动就会导致血液循环差,血管里面的垃圾无法排出,在血管壁上逐渐堆积起来,最终造成血管堵塞。
熬夜会使机体内激素分泌紊乱,造成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变得黏稠。
压力也会引起血管收缩,加速血管老化,使血管变硬,同时压力因素还会导致斑块破裂。
即使采取了预防措施,心梗仍有可能发生。掌握基本的心梗急救知识,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识别症状:一旦出现胸痛、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刻引起警觉。心梗的症状常常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因此不要轻视任何不适感。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时间是心梗救治的关键,越早得到治疗,预后越好。
保持镇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尽量保持镇静,避免情绪激动。可以采取半卧位,减少心脏负担。
服用药物:如果身边有阿司匹林,可以嚼服300mg,有助于溶解血栓。但需注意胃溃疡、哮喘及对药物过敏者慎用。
张静医生提醒:心梗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近年来,被心梗盯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年轻人可以有效预防心梗的发生。通过提高对心梗的认识,掌握急救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心脏,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来源:上海瑞金医院舟山分院
本文由大舟山网友上传并发布,大舟山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舟山立场。如有异议,请点击右上角“举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