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社交平台上
看到不少人身穿防晒衣、头戴遮阳帽
光着脚在地上走来走去
原来这是今年
新的养生方式“地灸”
网上掀起的这一股“地灸风”,有人表示,地灸可以祛湿气、健脾等。在某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地灸”,发现有不少网友分享体验。
“我是在小红书上刷到的,评论区很多试过的网友说有效果,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22岁的小季就是这个夏天加入“地灸”大军的成员之一。她通常选择傍晚5点,戴上遮阳帽,在公园的草地上脱下鞋袜,光脚走一走。小季坦言,之前有入睡困难、易醒的问题。但坚持“地灸”半个月后,她明显感觉睡觉时脚底热乎乎的,晚上睡眠也好多了。小季形象地比喻:每天光脚踩5分钟温热的大地,相当于给全身阳气“充电”1小时。现在,小季的外婆也和她一起尝试这种零成本的养生方式。
今年61岁的李阿姨崇尚中医,“地灸”也已经半个月了,自我感觉收益颇多。每天上午10点,她戴一个露头顶的帽子,在太阳下的石板地来回走,一边走一边甩手。“15分钟就出汗了,时间刚好差不多。走完不能立即吹空调,用热毛巾把汗擦一擦,吹会儿电风扇。”李阿姨说,她明显感觉阳气足了,原先手麻的症状明显缓解,大便形状也变好了。
所谓“地灸”,指光脚或仅穿薄袜,直接踩在被阳光温热的地面——草地、沙土地或石板地均可。其原理是让大地之气通过足底涌泉穴(肾经起始点,位于足前底部凹陷处)进入体内,疏通气血,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实现“从头补到脚”。
关于“地灸”,诸暨市人民医院江东院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何家辉推荐了两种核心姿势:
十个脚趾用力抓地,保持3秒后松开,重复30至60次。此法刺激大脚趾(脾经)和二三趾之间(胃经),如同为脾胃进行深度“足底按摩”,生发气血。
单脚站稳,另一脚屈膝抬至与胯同高,脚尖向下,脚面绷平向前,坚持站立一分钟,站不住时换腿。可有效引导气血灌注脚心,引火下行,缓解上热下寒症状。
何医生提醒
“地灸”并非人人适宜
任何养生方法都需“因人而异”
“地灸”虽简便
但微微出汗就应停止
进行“地灸”时,还需注意防烫伤和中暑,若地面温度过高,比如超过45℃就不建议进行“地灸”,以免烫伤皮肤。
同时,“地灸”后,别立刻进入空调房,避免受凉,还要及时补充水分。阴虚火旺体质者、孕妇,以及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不太适合“地灸”,不宜盲目尝试。
本文由大舟山网友上传并发布,大舟山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舟山立场。如有异议,请点击右上角“举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