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新城!热热热,舟山“凉快”点位,能否更多一些
这些天
舟山“炎值”超高
不少市民希望能增加路口的遮阳棚
尤其是新城区域
以缓解高温天气下的等候之苦
近日,记者根据市民反映,走访了新城、定海、普陀人流较大的主要路口,实地调查群众需求和遮阳棚的设置情况。
暴晒等待
一分钟皮肤发疼
7月6日上午10点,新城定沈路与体育路交叉口,当天最高温度32℃。记者仅在路口驻足1分钟的时间,就感觉暴露在太阳下的皮肤被晒得发疼。
红灯亮起,骑电动自行车的市民王女士猛地刹住车,她迅速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拧开矿泉水瓶猛灌两口。
市民王女士
没有树荫,也没有遮阳棚,只能硬扛。
记者在该路口观察半小时发现,近八成的非机动车驾驶者在等候时会不自觉地前倾身体,试图用头盔遮挡烈日;部分行人甚至退到几米外的公交站台阴影处,绿灯亮起再小跑过街。当红灯进入最后5秒,也有市民迫不及待地冲出停止线,与横向车流擦身而过。
外卖员小李向记者露出晒得通红的手臂:
太阳太毒,晒得皮肤发疼。
本岛有150余个遮阳棚
为市民“撑伞”遮阳
在定海城区,路口遮阳棚较为常见。在定海环城东路与解放东路路口,记者看到一座长约9米的蓝色遮阳棚下,十几辆电动自行车有序停靠。棚内温度比棚外低约3℃,棚柱上“文明出行”的标语清晰可见。
骑电动自行车的市民陈先生边说边用湿巾擦汗:
因为有遮阳棚,等红灯时好多了。
记者在定海双拥路、东瀛路、海天大道等路段走了近1小时,在人流较大路段的红绿灯十字路口非机动车道等候区无树荫遮挡处基本都安装了遮阳棚。
同样在普陀的一些重要路段路口,遮阳棚也较为普遍。在沈家门老城区,如东海中路,东港海印路、海珠路、海洲路等红绿灯路口可见遮阳棚。且遮阳棚采用抗台风设计,既遮阳又安全。
安装有遮阳棚的新城体育路与海宇道十字路口
然而,在新城区域,记者仅在体育路与海宇道十字路口看到了安装的4顶固定遮阳棚,更多路口处于“裸晒”状态。
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目前舟山本岛区域共有150余个遮阳棚为市民“撑伞”遮阳,其中定海有路口遮阳棚90多个、普陀50多个、新城4个,定海、普陀的遮阳棚多为前几年安装。我市将根据每年预算逐步增加遮阳棚数量。
新城定沈路与体育路交叉路口
将设置固定遮阳棚
对于新城与定海、普陀三地遮阳棚覆盖面差异较大的问题,市城管局市政公用与市容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对此表示,遮阳棚安装需综合评估多重因素如人、车流量,地下管线安装情况,道路视野情况等。新城道路宽度相对较大、交叉路口多、采用“导流岛”形式,难以使用抗风能力弱的帐篷类遮阳棚,需根据路口实际情况进行专门设计。
2023年7月3日舟山晚报曾刊登一篇《新城又添8个遮阳棚为市民遮阳挡雨》的报道,报道中提到,我市在新城体育路和海宇道交叉口安装了4个白色的钢结构固定式遮阳棚,在新城体育路和定沈线交叉处的红绿灯路口安装了4个淡黄色的可以移动的临时遮阳棚。
该工作人员解释说,移动便捷的临时遮阳棚,可移动的遮阳棚不挖地基,仅用膨胀螺丝固定,安全系数较低,遇到台风天气或者大风天气,存在安全隐患。新城体育路和定沈线交叉处的红绿灯路口4个可移动遮阳棚在安装当年,台风来临前拆除了,之后就一直没有安装。今年有望在这个十字路口考虑安装固定遮阳棚,目前正在现场勘查中。
要清凉
更要安全
在新城宝龙广场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18人支持增设路口遮阳棚,2人担心影响市容和交通安全。
退休教师周大伯:
文明城市既要面子,更要里子。遮阳棚不该是“奢侈品”。
也有市民表示,前几年宝龙广场门口这个红绿灯也安装过临时遮阳棚,确实清凉了,但是看着不防风,还存在遮挡视线的可能,看着是不太安全,“我们要清凉,更要安全。安装路口遮阳棚一定要考虑全面。”
来源:掌上新城